蝇类属完全变态昆虫,生活史主要经历卵、幼虫(共3龄)、蛹、成虫4种虫态。大多数蝇类是卵生,但是也有少数种类例外,例如有些种类的麻蝇和一些家蝇科的种类胎生,直接产幼虫,舍蝇和蛹蝇组的种类产成熟的幼虫,幼虫产出后很快就会进入蛹期。家蝇以人类食品及废弃物为食,并以此传播各种疾病。除家蝇之外,还有许多种类的苍蝇也适于生活在人类的居住环境中,在这些环境中它们同样会导致类似的问题在眼疾扩散中,通常认为与家蝇有很大关系。肠胃传染病的传播与丽蝇及其他苍蝇有很大联系。
蚊类的生活史有卵、幼虫、蛹、成蚊4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昆虫。蚊虫交配主要是在飞舞的过程中完成的。黄昏时,雄蚊常在屋檐下或树梢间成群飞舞,雌蚊听到声音就会被吸引而飞人,与雄蚊合抱飞出,完成交配。一般雌蚊一生只能交配一次,但是完成交配后却能终生产卵。雌蚊吸血,促进卵巢发育;雄蚊一般不吸血,仅食植物汁液、花蜜等待卵发育成熟后,雌蚊就会寻找适宜的孳生地产卵。雌蚊多在水中产卵,如果温湿度适宜,卵在1~2天内就可孵化为1龄幼虫。雌蚊产卵后需要再次吸血,然后才能再产卵,一直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死亡。蚊类幼虫分为4龄,4龄过后化蛹,蛹期一般为1~2天,成蚊在蛹中发育成熟后即可羽化。羽化后的成蚊在水面上暂时停留,待翅伸展开后就可飞行。
雌蚊吸血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卵巢发育成熟,一般吸血后会寻找阴暗潮湿、不通风的场所栖息。按栖息的场所可以把蚊虫分为3类:家栖型,如淡色库蚊、致倦库蚊等,一般吸血和栖息均在室内;半家栖型,如按蚊,吸血时进入室内或牛舍,吸血后可留在室内稍做休息或飞到户外栖息;野栖型,如大掠按蚊,吸血和栖息都户外。蚊类的种群消长与温湿度、雨量等气候因素有密切的关系,越冬期蚊虫一般不活动,蛰伏在温暖、不通风的环境下。不同地区蚊类种群一年中消长规律也会有所不同。
鼠类保护自己的主要本领是隐蔽,以洞穴、缝隙、夹层等作为巢穴,借以栖身和繁育后代。野鼠的巢穴多数为自,少数利用自然缝隙、孔洞;但家鼠不同。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泥墙、土地日渐减少,家鼠自己挖洞的机会也在减少,越来越多地利用下水道、夹层建筑孔隙以至家具、久不翻动的杂物和衣被等隐藏栖息。不同家鼠的栖息场所各有侧重,黄胸鼠多在建筑物的上层栖息褐家鼠喜在基层比较潮湿处,如阴沟、下水道等栖息;小家鼠常在家具、杂物堆里栖息,较少进入顶层。由于多利用现成空间,家鼠巢穴常无定式,垫巢物多为碎布、废纸,杂物或树叶、棉花等,通常没有固定的仓库。野鼠的洞穴和窝巢则各有特色,不仅有较松软的窝巢,有的还有储食的仓库以及厕所、气孔等冬眠鼠的窝巢筑在冻层以下,冬眠前堵严洞口然后蛰眠。
鼠类的嗅觉都很敏锐,是用于觅食、寻伴、避险以及定位和识别活动场所的重要途径。鼠类个体分泌的外激素,不仅是联络同类的信号,而且可用于标记边界,阻止侵。由于嗅觉十分灵敏,有的鼠种甚至可在训练后协助缉毒。
鼠类的味觉发达,能识别食物中的微量杂质。在选择食物时,味觉比嗅觉更为重要,即使嗅觉很好,但若味觉欠佳,也不喜食。不过,鼠类味觉的喜好和人类并不完全平行,多数人类喜食的东西鼠类同样喜好,但各有所好的食物不少。故选用诱饵时,不能完全以人之心,度鼠之腹。此外,当食物匮乏时,鼠类饥不择食,可取食在正常条件下不吃的食物此外,家鼠多在暗处活动,常利用吻部的触须定位,以保持身体和墙壁的距离。在其足趾上也有触觉感受器。
蚁类为完全变态昆虫。全世界已知的蚁类近万种,中国有500多种,常见的是家蚁。在所有蚁类中,有的可以危害植物,有的则是害虫的天敌,也有的可以作为药用昆虫。蚁类是多态型的社会昆虫,一个群落往往包括不同等级的类型,如蚁后、雄蚁、工蚁等,个体数量非常大。般在室内或野外巢居,室外多生活在地下或朽木中,也有在树上的蚁类为杂食性昆虫,多数种类为寄生性和捕食性,少数为植食性其中绝大多数种类取食各种有机物质的残渣碎屑和动植物的尸体,少数居室蚂蚁会对建筑物造成危害。常见的居室蚂蚁有大头蚁、小黄家蚁臭蚁、洛氏路舍蚁等。小黄家蚁身体为黄或红棕色,是普通的家蚁,原产于热带,现为世界性的分布种类。常筑巢于居室等建筑物的墙缝隙中,有的也在地板、箱子下的各种缝隙中或室外砖石等废物堆下筑巢。小黄家蚁喜温热环境,常活动于温暖而又容易获得水分的厨房、浴室等处。